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

《女朋友男朋友》 - 歸去的方向


臺灣 Taiwan
楊雅喆 





          這部片跟《騷人》算數同期的片子,在那陣子最令人注目的也是這兩部,但騷人實在很糟,女男朋友還好一點,今天只講女男朋友。導演的安排、暗喻跟處理手法等都讓人覺得不錯,但自然看完會想跟the dreamers去做比較,在巴黎初體驗裡面營造出的那種三人烏托邦,那麼出世但卻又置身學運那麼入世的背景,在女男朋友裡反倒三人因為彼此的愛情,而不這麼的波西米雅了(但我想也不會是導演要的重點)。

          片子一開始先用了一對雙胞胎帶領全校抗議,爭取穿褲子訴求一事來為整部片定調,也讓張孝全的角色因為那句「我是他們的爸爸,但因為這個社會的關係,我暫時只能當他們的哥哥(大概)」為自己的角色定調。這邊的雙胞胎,也是桂綸鎂片中的小孩(與鳳小岳)。
          之後場景便切到三人青春的最初「玉蘭花園」,這種對抗大時代的片子裡,三個主角似乎一定要有一個秘密基地,小時候是玉蘭花園,長大後就是鳳小岳的那棟洋房。逐漸場景帶到三個人的校園裡,出現了校刊社、游泳池、男女對抗(桂綸鎂小太妹)、廟會等設定,因為白色恐怖,校內禁止賣思想歪斜的書刊,公權力至上,也是切合到一開場校園內對抗公權力的過程,只是這邊的教官更高高至上不容侵犯。

          在這三人青春段裡,桂綸鎂無疑是三個人表現力最強的,也最有企圖心,角色經建立都非常得清楚。鳳小岳本來在演這種死小孩也就很本色型,所以也表現的不錯,但某些片段都會演的稍嫌過多,不管是眼神的給予或是台詞丟接,都會有些刻意過頭。至於張孝全在這段就真的是非常奇怪,一個明明看起來就三十好幾的大叔,要來演青春十幾的高中生真的很說不過去,反正絲毫沒有說服力。就好比拿身形來講,張的體型真的太明顯是出社會後發福的樣子,高中生很難會有人有這樣的身材,如果他肯在高中時期片段與後半出社會後片段,在身形上做出改變,也許會更讓人能夠相信。

          後半段主要是到了1990、1997解嚴後的片段,出了社會後三人以洋房為據點,引領群眾在中正紀念堂抗議,整部片這時候開始就到了另一個氛圍,三人的情感糾葛與張孝全的同志情節也在這時間點上開始明顯,張孝全對警察的情慾戲,桂與鳳兩人的感情關係。特別想講的是鳳小岳在這場戲之後真的是很明顯越演越爛,不知道是無法駕馭這角色的轉變,還是在心中太有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刻板印象,尤其是在日本料理接電話那邊,真的是爛到我要後空翻三圈。 

          看完後我在想,這樣子發生在大時代底下的片,到底時代與小人物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去呼應建立,像dreamer三個人雖然是在大時代下的烏托邦,但卻顯得毫無違和,上街學運的片段也讓人覺得如此波西米雅。但在女朋友男朋友裡,不知道是刻意營造三人情感(但難道又不營造嗎?我也不知)顯得大時代就真的只是背景,三人這樣的情感關係似乎有沒有發生在那個時代都沒有差別,三人追求的理想主義又是什麼呢?桂綸鎂兒時賣禁書、被媽媽拋棄,對她長大後的影響又是什麼呢?鳳小岳兒時嬉皮放蕩不羈,長大後卻屈於權威下做乖乖的駙馬爺,這個角色的生命價值又是什麼呢?反倒看起來張孝全這個角色的心理衝突還稍微明顯一點,但張的演技我真的至始至終無法恭維,永遠都只看得到明星看不到角色啊。時代對我們來說,到底又是什麼呢?
 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 戲的最後,放著羅大佑的《家》聽了想哭,不是因為戲,而是這歌真的寫得太好了「我的家庭我出生的地方,也是我想要逃離的地方,卻也是眼淚最後歸去的方向」我們卻也不知這個家,究竟是家、是青春、初衷、又或是國家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